- · 《江西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江西农业》数据库收录[05/29]
- · 《江西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江西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江西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江西农业》刊物宗旨[05/29]
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江西省芦溪县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5镇4乡,116个行政村。近年来,先后获得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电瓷之都”、国家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江西省芦溪县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5镇4乡,116个行政村。近年来,先后获得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电瓷之都”、国家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17-2019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考评先进县,连续四年获评全市“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优秀县区。
近年来,芦溪县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谋划,探索创新,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先行先试,稳妥推进特色示范点建设,描绘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把握重点,做到“五个强化”,打牢巩固成果基础
在脱贫攻坚中,芦溪县突出重点,做到“五个强化”,着力抓好“两业”扶贫、消费扶贫、驻村帮扶、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牢坚实基础。
第一,强化产业扶贫助增收。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基础。芦溪县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重点打造了以秋雪蜜桃、赣南脐橙、马家柚、茶叶、蔬菜为主的“五大产业”扶贫项目,种植面积达余亩,通过构建县、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贫困户达98%。并总结出产业评估、龙头选定、产业投入、运营监管、利益联结、产业保障六项机制以及5:3:2投入和分红模式等一套特色做法,获省委刘奇书记点赞,相关经验材料《产业扶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在《江西改革动态》刊登。
第二,强化就业扶贫促稳岗。积极拓展贫困群众就业渠道,认真抓好扶贫车间认定管理,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疫情期间,新增开发858个临时性扶贫专岗安排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借打造“世界电瓷之都”东风,增加就业机会,强化技能培训,培养产业工人,全县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电瓷行业上下游实现了就业。
第三,强化消费扶贫搭平台。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深入推进扶贫产品“六进”活动,加强专馆、专柜、专区建设。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消费扶贫生活馆、中国社会扶贫网芦溪馆,搭建了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通了扶贫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了扶贫产品销售难题。
第四,强化驻村帮扶强保障。全县共派驻帮扶工作队40个、帮扶单位82家、第一书记116人,帮扶责任人1600余人,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所有非贫困村都有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一大批扶贫干部在帮扶工作中脱颖而出。2019年,银河镇紫溪村第一书记范小敏获评江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破格提拔为湘东区副区长;2020年,张佳坊乡杨佳田村驻村工作队干部张金秀获评全省脱贫攻坚作为奖。
第五,强化易地搬迁稳安居。加强后续帮扶,抓好社区管理,积极帮助209户586人易地搬迁贫困户安排就业、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务、产业全覆盖,确保了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创新驱动,建立“三种机制”,构建稳固脱贫防线
芦溪县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运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大胆创新,探索出一套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长效持续发展构建有力防线。
一是建立公司化管理模式,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为加强对“五大产业”项目管理,芦溪县创新举措,成立了副科级建制的县直国有公司(县森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化、实体化运作,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强化“五大产业”项目、扶贫资产规范化管理,确保项目规范运行、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
二是建立基金保障机制,帮助困难群体遇困即扶。采取“三种渠道”设立县扶贫基金,县财政投入300万元作为县扶贫基金启动资金,消费扶贫生活馆和社会扶贫网芦溪馆下单消费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县扶贫基金,“五大产业”扶贫项目产生的收益纳入该基金,用于解决攻坚期后新增贫困户或有返贫风险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再添一道长效保障防线。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 网址: http://www.jxnyzz.cn/zonghexinwen/2021/0320/794.html